当巴基斯坦空军飞行员果断按下霹雳-15导弹的发射按钮,随着导弹如闪电般扑面而来,三架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机措不及防,瞬间被击中坠落。这一震撼的场景,不仅是一场空战战术精彩较量,更是一场装备技术、工业实力的激烈交锋,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克什米尔地区的上空的边境冲突,将改变世界军事贸易的格局。
印度空军的阵风战机在此次冲突中遭受重创,法国人恐怕要哭晕在厕所,毕竟自二战后,还没有哪一场冲突,一次性损失这么多先进战斗机的。从技术参数来看,歼-10CE配备的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比阵风战机远了整整80公里。这80公里的差距,就像是在足球场上,一方提前半场就能看清对手的动作,而另一方却还处于懵懂状态。在空战这种分秒必争的领域,这无疑是巨大的优势。巴方飞行员凭借这一优势,在240公里外轻松锁定目标,而印度阵风战机却要逼近到160公里才能开机反击,这种劣势在瞬息万变的空战中,几乎等同于将自己立正在敌人的枪口之下。
更为关键的是,歼-10CE配备的K/RKL700A电子吊舱,更是对阵风战机形成了降维打击。这个电子吊舱堪称“电磁黑洞”,能够同时干扰8个频段,使得阵风战机引以为傲的“频谱”电子战系统瞬间失去作用,仿佛回到了上世纪的落后水平。当印度飞行员突然发现自己的雷达屏幕上布满雪花,陷入一片混乱时,歼-10CE发射的霹雳-15导弹已经如闪电般袭来,让他们根本来不及做出有效反应。
这场空战的结果,彻底打破了西方装备不可战胜的神话。曾经被视为“全能战士”的阵风战机,在歼-10CE的体系化作战面前,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歼-10CE构建的360度防护网,从紫外/红外导弹告警到激光干扰系统,每一个环节都紧密配合,无懈可击;战场信息管理系统与PL-15/PK-10导弹组合形成的“远近双杀”火力网,更是让阵风战机无处可逃。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在被击落的阵风战机残骸中,法国人一直吹嘘的SPECTRA电子战系统,实际数字化干扰能力仅为歼-10CE的三分之一,沦为了昂贵的“装饰品”,这无疑是对西方军事装备神话的沉重打击。
资本市场对这场空战的反应极为迅速,也最为真实。达索航空的股价在消息传出后应声下跌,而中航成飞的股价却在A股市场上强势暴涨,涨幅高达20%。这一涨一跌之间,反映的是全球资本对中国军工体系的重新评估和高度认可。
歼-10CE的实战首秀,也有力地回击了那些质疑中国装备缺乏实战检验的傲慢偏见。在过去,一些西方评论家总是用陈旧的眼光看待中国武器,认为中国武器没有经过实战考验,性能存疑。然而,巴空军飞行员通过实际行动,在对抗演习中探索出了针对西方战机的有效战法,并在克什米尔上空的实战中完美运用。
这种战法的成功运用,不仅证明了歼-10CE的卓越性能,更验证了中国空战体系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正如一位退役的美军F-22飞行员所评价的那样:“这不是单件武器的胜利,而是整个空战体系对体系的全面碾压。”
如今,国际军贸市场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性价比是他们在选择武器装备时的重要考量因素。沙特王子们就发现,用购买三架阵风战机的资金,不仅可以买到五架歼-10CE,还能获得全套的弹药保障和售后服务。这种巨大的价格优势,让传统的军贸巨头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克什米尔上空的对战,正是国际军事贸易新旧秩序交替的开端。这场空战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十分清晰:在智能化战争的新时代,工业产能与创新速度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军事装备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真正的“国之重器”。歼-10CE在克什米尔上空绽放的高光时刻,点燃了全球南方国家摆脱军事技术依附、追求军事自主的希望之火。
